楚汉争霸时期场内配资平台,项羽虽有盖世武勇,却因心高气傲,不善观察人心,也不懂识别人才。他曾经轻视韩信,最终让这位旷世奇才投奔了刘邦。结果,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作用举足轻重,可以说刘邦建立大汉帝国的一半功劳都源自韩信的谋略与战功。由此可见,识人用人之道,往往比个人的勇武更为关键。
东汉末年,刘备出身贫寒,既无土地,又无钱财,更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。但这样一个“白手起家”的人物,最终却能够与曹操、孙权三分天下,建立蜀汉政权。他最大的资本不是金钱和军力,而是一双能看清人心的慧眼。他善于结交贤才,诸葛亮、关羽、张飞、赵云等皆为其所用。由此也说明,一个人最大的能力,往往不是个人的实力,而是能否识人、用人。
在人生的旅途中,最大的风险之一,就是识人不清,误交小人。与正直之人为友,可以收获真挚的情谊;而若与小人同行,则很可能换来惨痛的教训。古人早已留下了辨心识人的经验与智慧,总结为八条法则,至今依然适用。
一、通则观其所礼。
展开剩余79%一个人富贵之后,是否仍然谦逊有礼,待人以诚,是最能看出其品格的地方。清代的张英身居高位,但仍能以宽厚之心解决家乡宅基地纠纷。他写下“让他三尺又何妨”的诗句,最终成就了“六尺巷”的佳话。可见,真正的君子,位高权重仍能以德服人。而反之,有些人刚有些小钱小权,便趾高气扬,忘本失德,这类人则不可深交。
二、贵则观其所进。
一个人地位高了,就要看他提拔和推荐什么样的人。例如明初的李善长,他在告老时向朱元璋推荐了自己的学生胡惟庸,意在把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家集团手中。结果,两人因贪婪与私心同遭灭族。由此可见,一个人提拔的人,往往反映了他内心的格局与私心。
三、富则观其所养。
财富的用途,能体现一个人的胸怀与境界。演员古天乐出道多年,尽管收入颇丰,却生活简朴,反将钱财用来兴建上百所希望小学。这样的“古校长”,才是真正懂得财富价值的人。而那些只会用钱炫耀享乐的人,即便富可敌国,也只是为自己而活。
四、听则观其所行。
言行是否一致,是检验一个人品格的关键。有的人口口声声说不爱钱,但转身却大肆掠夺利益。这样的矛盾,暴露了真面目。真正的君子,应当言出必行,绝不虚言。
五、止则观其所好。
兴趣爱好也能折射一个人的品行。宋代高俅喜欢蹴鞠,本无可厚非,但他却借此取悦皇帝,以此为阶梯攀升权位,最终祸害了朝政。若兴趣纯粹,那是雅事;若夹杂私欲,则可见人品。
六、习则观其所言。
与人初见时,多半言辞修饰,真假难辨。唯有长久相处,才能看清其真实想法。金庸笔下的岳不群,表面谦和正直,实则阴险毒辣,典型的伪君子。正所谓“日久见人心”。
七、穷则观其所不受。
贫穷本不可怕,但若因贪小便宜而丧失原则,则必定难成大器。一个爱占便宜的人,往往失去长远格局,即便有才华,也会因小失大。
八、贱则观其所不为。
地位卑微不可耻,关键是能否坚守尊严。战国时的蔺相如,虽然身份卑下,但敢于维护赵国的尊严,甚至直面秦王而毫不退缩。这种骨气,才是立身之本。
总结来看,古人留下的八条识人古训,至今仍有极大借鉴意义:
通则观其所礼,贵则观其所进,富则观其所养,听则观其所行,止则观其所好,习则观其所言,穷则观其所不受,贱则观其所不为。
学会识人,便是学会趋吉避凶,选择与正直之人同行,远离心术不正的小人。
您是否认同这些古训的智慧呢?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场内配资平台。
发布于:天津市牛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